青少年諮商: 創意介入方案

青春期,一段羞澀、叛逆、脆弱、迷惘、震盪的歲月,交織著狂喜、焦慮、尷尬等五味雜陳的情緒。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劇變,許多的第一次在青少年時期發生,情竇初開,第一次經歷戀愛的感覺; 結交義氣相挺的朋友,第一次尋求同儕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; 在學校和同學產生衝突甚至被霸凌,第一次對人際關係感到失望、挫敗與羞辱。好不容易終於能夠獨立做一些決定、擔當責任、解決問題,但又還沒有完全的自由能為所欲為,還是得接受父母與老師的管束。我相信青少年渴望自由與獨立背後,尋求的是自我肯定和生存意義。

戰鬥 — 逃脫 — 麻木: 了解你如何面對壓力

試想在森林郊遊的你遇到熊出沒,你第一時間的反應會是什麼? 你會想辦法去正面迎敵? 還是趕緊拔腿就跑? 或者你也可能嚇得停在原地,一動也不動。當人們面臨危機,接收到危險、驚嚇或刺激時,大腦為了想保護我們,在短時間內須做出回應,這三種壓力反應(stress response)稱為「戰鬥—逃脫—麻木」(Fight—Flight—Freeze),這是為了生存的自我防衛機制。

破解心理諮商的迷思

不知道大家對心理諮商的印象是什麼? 會讓你聯想到國高中永遠不知道在幹麻的輔導室,還是你認為諮商是瘋子、爛草莓、憂鬱症患者或無法控制情緒的人才會去的? 不管你對於諮商秉持的是好奇、疑惑或懷疑的態度,這篇文章希望能破除一些心理諮商相關的迷思和刻板印象,邀請你一同閱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