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ive Interventions with Adolescents
青春期,一段羞澀、迷惘、震盪的歲月,交織著狂喜、焦慮、尷尬等五味雜陳的情緒。面對生理與心理的劇變,許多的第一次在青少年時期發生,情竇初開,第一次經歷戀愛的感覺; 結交義氣相挺的朋友,第一次尋求同儕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; 在學校和同學產生衝突甚至被霸凌,第一次對人際關係感到失望、挫敗與羞辱。好不容易終於能獨立做一些決定、擔當責任、解決問題,但又尚未擁有完全的自由,還是得接受父母與老師的管束。我相信青少年渴望自由與獨立背後,尋求的是自我肯定和生存意義。
在艾瑞克森(Eric H. Erickson)的心理社會發展論中,青少年時期的發展任務是建立自我身分(identity),「我是誰?我要追尋甚麼?我在社會上扮演什麼角色?」。儘管定義自我、統整自我是一生的功課,青少年時期是一個探索自我認同與價值的開始。介於兒童與成人,就是這個之間(in-between)的位置使青少年時期擁有許多張力與不安。
和青少年諮商最忌諱的是用兒童的語氣和他們說話,或是用長輩命令式的口吻,這會讓他們感到不被尊重,平等、合作、互信的治療原則應從談話的方式體現,不分成人或青少年個案。此外,我會讓個案知道諮商是他們的時間,由他們來選擇要聊什麼話題、做什麼活動,如果我說了什麼令人無法同意或同理的內容,他們可以反駁我、和我有不一樣的想法或觀點(If I say something that doesn’t click with you, you can disagree)。輔導青少年最大的挑戰是和他們「搏感情」,很多時候他們並沒有接受晤談的意願,而是被父母、老師、法官「拖」來的。我的督導曾跟我說,和青少年晤談最主要的目的就是——讓他們不討厭諮商。
有時用言語直接表達會讓青少年覺得彆扭,透過遊戲和藝術,鼓勵他們說自己的故事。以下我想提供三個介入方案,有的是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的,有的是我從同事身上學到的,加以改良,提供給其他心理工作者。
三個創意的介入方案 (intervention)

1. 彩色疊疊樂
通常我會在諮商的一開始,透過玩疊疊樂的方式認識、熟絡彼此,以之取代生硬的自我介紹,減輕焦慮和生疏感,讓個案感到輕鬆自在,並建立信任與正向支持的治療關係。
材料:
一盒彩色疊疊樂 (你也可以使用傳統的木頭疊疊樂,自行上色)
不同顏色的紙
筆
步驟:
a. 依照疊疊樂的顏色,在不同顏色的紙卡上寫下問題,(例如:你喜歡聽的音樂?你最喜歡的食物?你想去哪裡旅行?你和哪一個家人比較親近?你有甚麼其他綽號?) 問題的深淺度可依照個案的年齡而變化。若你只有白紙卡,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寫問題來區分不同的顏色。
b. 一人一次抽出一個積木,並依照積木的顏色抽取紙卡,輪流回答問題。你可以將幾張紙卡留白,讓個案自由發揮。

2. 情緒UNO
此方案幫助青少年探索情緒和表達想法,辨識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己會有不同情緒和情緒反應,進而了解引發情緒的按鈕與地雷(trigger)。
材料:
一副UNO牌
一張紙或一面白板
筆
步驟:
a.在紙或白板上寫下UNO 的顏色。
紅 — 生氣
綠 — 孤單
黃 — 開心/興奮
藍 — 難過/憂鬱
轉色功能牌 (wild) — 害怕/恐懼
可自行變換顏色對應的情緒,例如,將綠色對應的情緒改成「嫉妒」、功能牌對應的為自由發揮。
b.按照一般UNO的玩法,每人發七張牌,攤開牌庫第一張牌,隨著前一位打的牌,出相同顏色、相同數字或功能牌,若無牌可打,則必須至牌庫抽一張牌,若抽中可以出的即出牌。
c.依照牌卡顏色對應的情緒,請個案「分享一個曾經讓你感受到 (情緒) 的情境」,更具體一點的指示,可以請個案「描述在學校/在家裡/和朋友相處時,過去一個讓你感到 (情緒) 的時候」。如果個案還沒有準備好敞開自己,可以改成比較廣泛的提示語,「請分享一個會讓人感到(情緒)的情境」。
d.有時候同一個顏色會重複出現好幾次才換到下一個顏色,遊戲規則也可以修改為只有第一個出現的顏色卡,才須分享此顏色對應的情境。

3. 拼貼藝術 (Collage art)
這個活動旨在幫助有憂鬱傾向、低自尊心的青少年,建構自我形象、發掘自我價值、接納自己不同的面向,進而提升自信心。
材料:
白色全開海報紙、白色紙板
有很多圖案的雜誌
剪刀
膠水或膠帶
彩色筆或簽字筆
步驟:
a.晤談過程中蒐集個案的優點、專長、嗜好、夢想。例如,我會問個案生日的日期(或月份),如果他說12號,我會請他列出12項有關自己的事,一一寫在紙上,其中要包括四項優點。
以下說明四種不同的方式進行
b-1. 請個案在雜誌中找出能夠代表自己特點的圖案,剪下來,貼在紙板上
b-2. 和個案討論完,你(諮商師)負責找圖案並完成整幅拼貼,下一次見面時給個案一個驚喜的拼貼藝術。討論哪些部分最能代表個案,哪些圖案則是不那麼符合,也可以討論有時候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的想像可能不一致。
b-3.當作回家作業,請個案自行在網路上搜尋代表自己的圖案或文字(名言佳句),將之彩色列印出來,在下一次諮商時帶來,完成拼貼藝術,一邊剪貼,一邊討論自己選擇的圖案所象徵的意義。我發掘這個方案最有效地激發個案投入參與,並且在過程中思考、整理、欣賞自己。
b-4. 居家隔離(shelter-in-place)期間,我大多用網路諮商的方式進行晤談,無法實際見到個案提供他們作拼貼的材料給個案,因此我嘗試了這個網站,讓個案在線上操作,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拼貼藝術。 https://www.kapwing.com/collage
“If we want to change the conversation we’re having with our teenagers, then we have to change the conversation we’re having about them.”
—Dr. Janet Sasson Edgette